在水质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,多参数水质在线分析仪凭借其高效、精准的实时监测能力,已成为自来水厂保障供水安全的核心技术装备。这类设备通过集成光学、电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,可同时监测余氯、浊度、pH、温度、电导率、溶解氧乃至重金属等十多项关键指标,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全天候数据远程管理,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采样检测的滞后模式。 技术原理与核心功能 多参数水质在线分析仪融合了多种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:采用高精度90°散射光浊度??椋ǚ螴SO 7027标准),内置气泡消除结构;余氯检测则支持DPD比色法(高精度)和恒电压电极法(无试剂)双模式,适应不同场景需求。 设备内置阈值判断模型,一旦参数异常(如余氯低于0.3mg/L或浊度超标),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短信、邮件至管理人员。烟台自来水公司通过此类系统,在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期间成功实现水源污染零事故。
通过4G/5G或RS485通信,数据实时上传云端。武汉新普惠的系统可对管网50余个采样点动态分析,辅助水厂自动调节加药量,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调控。 实际应用成效 该技术在自来水厂的多环节部署成效显著:吉林某市自来水厂在20余个二次供水泵房安装多参数水质分析仪,实时监测pH、余氯等参数。数据表明,通过动态调整加氯量,消毒副产物生成量降低15%,同时保证末端余氯稳定达标。 在线监测系统覆盖从水厂到末梢的全流程,一旦管网出现渗漏污染或二次供水箱异常,系统10分钟内即可定位异常节点,大幅缩短处置时间。烟台市设立50个管网监测点,结合生物预警(如锦鲤行为监测)与仪器分析,形成“生物+数字”双重防线。 运维成本显著降低 传统人工检测需每日采样、实验室分析,耗时且易遗漏峰值污染。通过AI算法实现自动标定,维护周期延长至6个月,人力成本下降超50%。在偏远泵房的应用案例显示,年运维费用减少80%。 随着智慧水务发展,新一代设备正朝着三个方向突破:微型化与抗干扰升级,采用304不锈钢外壳和防电磁干扰设计,适用于潮湿泵房环境。AI深度赋能,部分仪器已引入机器学习预测水龄变化,预警管道滞留导致的余氯衰减风险7。依据《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标准》(CJJ/T 271-2017),厂商推动设备兼容性提升。 目前,全国从一线城市到县域水厂(如江西、河北兴隆县)的实践表明,多参数在线分析仪不仅是水质“哨兵”,更是驱动水厂工艺升级和管理智能化的核心引擎。
本文连接:http://www.xpjgz.cn/newss-3975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