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北风一起,寒气逼人,我们人知道添衣保暖,那日夜坚守在监测一线的“铁伙计”——五参数自动分析仪,更是需要咱们精心的呵护。水温、pH、溶解氧、电导率、浊度,这五个参数是指明水环境状况的“五官”,一旦仪器冻出了毛病,数据失真,决策可就失了准星。干这行十几年,总结了些冬季养护的实战经验,今天就和大家唠唠。 首先,防冻是头等大事,这事儿得走在寒气前头。 仪器最怕啥?结冰。水在管路和传感器里一结冰,体积膨胀,轻则堵了流路,数据卡壳,重则直接撑裂传感器和管线,造成永久性的损伤。所以,入冬前的“体检”和“武装”至关重要。 给仪器找个“暖窝”:检查站房本身是第一道防线。门窗密封条是否老化漏风?墙壁保温是否到位?一个小小的缝隙,钻进来的可能就是一夜的寒流。务必确保站房密闭、干燥。 穿上“保暖衣”:对于暴露在外的采样水管、排水管,以及各类电缆,要用优质的保温棉或伴热带仔细缠绕包裹。伴热带最好是能自控温的,天太冷时就启动,给管路持续提供一点“暖意”,防止冻堵。别小看这层“衣服”,关键时刻能救急。 备好“暖宝宝”:如果站房条件一般,内部温度无法稳定维持在5℃以上,就得考虑给仪器内部加装小型加热器或温控装置了。尤其是在北方,这东西能让仪器核心区域维持在一个安全的温度以上。 其次,日常运维要更勤快,心要更细。 冬天可不能像夏天那样“粗放”管理了。 勤跑现场,多看两眼:冬季建议增加巡检频次。不只是去看数据,更要用手去摸一摸管路的温度,用耳朵听一听水泵、阀门工作的声音有没有异响。眼睛要尖,看看管路接口、阀门处有没有细微的结冰或渗漏迹象。 清洗和校准,功夫要到家:五参数中,像溶解氧和pH这样的电极,对温度非常敏感。冬季水温低,电极反应会变慢,膜帽也更容易被污染。清洗时要比平时更轻柔、更彻底,避免硬物刮伤敏感的玻璃电极和膜片。校准液从室内带到现场,要注意温差,最好能让校准液温度接近水样实际温度,否则校准值会漂,数据不准。 “活动筋骨”防僵直:如果遇到极寒天气预警,或者仪器需要停运一段时间,切记不能简单地一关了之。必须按照操作规程,进行完整的排空和防冻保存。对于容易存水的部分,要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,或者注入指定的防冻液。这就好比冬天户外水管要把水放空一个道理,不能让水留在里面“憋坏了”。 天有不测风云,万一遇上停电或者设备突发故障,心里不能慌。站房里最好备一台小型发电机或者不间断电源(UPS),确保加热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能多撑一会儿,为抢修争取时间。关键部件的备件,比如水泵、传感器膜帽,也要提前备一些,免得临时抓瞎。
本文连接:http://www.xpjgz.cn/newss-4127.html
|